现在鼓励国民生育,是否为时已晚?

来源:罗sir职话 时间:2023-06-23 02:14:09

在绝大多数夫妇最多只能生三个的现在,有一个省份迈出了大胆的一步,以试图促进人们生育:在这里想生几个都行,哪怕是没有结婚。

这个省份是四川。早在今年年初,四川就取消了生育限制,这算是在“计划生育”的前提之上更进一步,彻底取消了“计划生育”,当生育没有限制的时候,也就不存在计划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但即便如此,今年520结婚登记数据,四川的表现也并不亮眼,暴跌36%的数据背后,是今天鼓励生育的当下,任何措施似乎都显得“苍白无力”。

许多人似乎也并没有意识到出生人口的急速下滑,跟自己的未来到底有着多么强的联系。

但毫无疑问的是,随着人口断代的形势愈演愈烈,未来和我们普通人密切相关的几乎所有一切产业都将被重塑,人口降低的好处可能是竞争变得不那么激烈了,但相反,由于市场的需求总量减少,工作岗位自然也会进一步下滑。

而更多的研究也表明,人口多寡和就业之间并没有特别强的因果关系。

在今天,宏观意志层面的催生,和个人意志不想生之间的割裂是如此之深,这不让我们开始思考:现在鼓励国民生育,重新培养人们对人口的重视理念,是否为时已晚?

回顾今年年初,在去年的人口数据出来之后,许多人表示震惊,也有人乐见其成,认为人口的减少乃至下滑,于就业有利、于缓解内卷有利。

但我们不能忽视的一个重要因素是:今天人口的负增长,死亡的人口更多的依然还是老年人口,疾病、衰老依然是死亡主因,这也意味着,内卷并不会随着人口总量的减少而有所缓解。

对青壮年劳动力而言,人口减少的主力显然不是这个群体,哪怕是长期来看,今天职场竞争的群体依然是80后、90后乃至00后居多,这个群体的人口并不会随着现在人口负增长而竞争减弱。

因此,那些希望于人口负增长而导致个体收入增加、竞争减缓的想法,显然是错误的。

但我们又不得不否认,今天国家想要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的努力,做的可能还不够。

例如一些地方开始鼓励生育,生二胎乃至三胎以上每个月奖励几百元的现金,这类措施在网络上遭到许多年轻人的“嫌弃”,认为这点钱还不够纸尿裤,这也客观上说明,人们的生育意愿正在受到收入低、生活成本高的不断蚕食。

现在鼓励国民生育,当然为时未晚,但如果尚不能拿出更有力的措施去提高人们的生育意愿,那么出生人口可能还会进一步下滑,这将会危及到养老金、社会保障、税收、甚至是公共安全,最终受损且买单的,不仅仅是那些吃到人口红利的少数人,同样也是作为“人口红利”的大多数人。

这是一场没有赢家的棋局。

计划生育导致国内近2亿的独生子女,未来这2亿独生子女要担负起为父母养老的重担,还要应对日益增加的教育、住房和医疗成本方面的难题。

而今天,鼓励生育的各项措施,在这些大问题上,还并没有太大的涉及,年轻人的压力史无前例,生育繁殖的意愿只能被迫后移。

今天面临人口困境的不只是我们,在全世界许多国家,从日本到俄罗斯再到瑞典,都在面临同样的人口问题,而这些国家的刺激生育措施也几乎都是相同的,那就是用补贴的手段刺激生育,但纵观他们的经验,效果并不明显。

而更大的问题在于,我们虽然是后发国家,但人口问题显然要严峻的多,我们是世界上倒数第二生育率低的国家,仅次于韩国。

这也意味着,新生儿出生数量的减少,将会导致老龄化的加剧,而届时庞大的老年群体,会让老年抚养比急剧上升,到时年轻人身上的重担可能还会更大。

老年人口的增多,不单会对投资、消费等经济活动有直接的影响,在“现收现付”的养老金体系下,也将加速养老金账户亏空。

人社部的数据显示,2000年国内老年抚养比约为9.92%,也就是约10名社保缴费者需要赡养一位老人的退休金,到了2017年这个数字升到了15.9%,也就是约6名社保缴费者需要供养一位老人的退休金。

而去年我国老年抚养比为20.8%,这个数字意味着,今天约5名上班族就需要供养一位老人的退休金,未来随着老龄化的进一步加剧,我们可能会看到,两名上班族供养一位老人退休金的情况出现。

数字更能够直观地说明这一切。根据最新数据来看,全国老人退休金平均为两千元左右,按最新的老年抚养比20.8%来看,这也意味着,今天每位缴纳社保的上班族,每个月大约要支付四百多元的成本,去供养一位退休老人。

当然,由于企业为员工支付了大头的养老保险,因此员工自身的感受可能并没有这么深,但经济学告诉我们,企业为员工支付的隐形成本,哪怕员工自己看不见,但不意味着这笔费用不会分担到员工身上。

今天许多企业之所以不愿意缴纳社保,或者说员工的薪资低,那是因为企业的用工成本较高,尤其是社保支付成本占比较大,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员工实际拿到手的收入。

羊毛出在羊身上。企业为员工买单的,必然会从员工身上的“其他地方”找回来,例如更低的到手薪资、试用期不买社保、没有加班费等等。

从这个角度来看,企业不严格遵守《劳动法》,很可能不是企业不想遵守,而是遵守的成本太高,而违约成本又比较低,这在某种程度上,反而鼓励了企业不严格遵守《劳动法》。

个体不愿生,到了宏观上,养老成本就会均匀地分摊到每个人身上。

去年一项针对2万名年轻人的调查结果显示,三分之二的受访者都说自己不想要孩子,这间接反映了,问题不在于某个人身上,问题在于社会。

今天我们试图说明不生育对个人的严峻形势,但我们显然也无法要求个体在当下的困境之中,还去生育更多。

而唯一能够做些什么的,就是出台力度更大更实际的鼓励生育措施。

例如,不管是生一胎还是二胎,都应该以直接发现金的方式,去鼓励人们先生育,而不是只奖励那些生二胎以上的家庭。

但考虑到各地的财政不同,因此补贴力度也不同,因此还可以采取直接拨款的方式,设立专项的生育补贴基金,专款专用,以健全生育激励体系,从而鼓励更多人生育。

与此同时,物质奖励和精神奖励都应该双管齐下。我们完全可以学习俄罗斯的经验,例如生了三胎乃至五胎时,还可以颁发证书,名字就叫“英雄母亲奖章”,这也可以在精神上,鼓励人们多生。

刺激生育意愿,不仅仅要从发钱上面入手,更要塑造一个好的叙事,一种以“多生”为社会荣誉的叙事,可以在多孩家庭设置一些荣誉奖章,甚至免排队等专设通道等等,这些措施花钱不多,反而效果还更好。

尽管现在鼓励国民生育,已经晚了一些,但只要愿意改善年轻人的生育困境,减缓年轻人的生活压力,那么在什么时候都不算太晚。

北大社会学教授李建新就认为,国内的人口政策改晚了,过了最佳时机一二十年,想调整都调整不了,生育是个人意志的问题,不是机器想开关就开关,想拧龙头就拧龙头,一旦观念转变,你想放也白放,现在的事实就是这个结果。

梁建章则相对乐观一些,他认为根据他国的经验,每增加GDP的1%用于生育补贴,那么生育率就会提高0.1%。

去年我国GDP为一百多万亿,这意味着需要拿出上万亿来补贴生育,给人们发钱、发放各种假期福利等等,但今天我们显然离上万亿的生育补贴还很远很远。

今天我们的生育率是1.1,比隔壁的日本还要低,但日本饱受人口老龄化的折磨已经数十年,在促进生育这方面,日本显然做的要比我们更好。

未来促进生育,我们还应该拿出更多的钱去用心改善今天年轻人面临的诸多问题,力度一定要大,只有这样才有机会扭转人口劣势。

生不生虽然只是年轻人自己的问题,但在这件事上,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,却有很多很多,就这一点来说,我们显然也没有资格去责怪年轻人本身。

因为最终老龄化的代价,会均匀地分担到每个人身上。

end.

作者:罗sir,新青年的职场内参。关心事物发展背后的逻辑,乐观的悲观主义者。关注我,把知识磨碎了给你看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2 南非经济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沪ICP备2022005074号-13   联系邮箱:58 55 97 3@qq.com